氧化鈷與青花瓷的關(guān)系 |
|
發(fā)布時間:2012-5-24 來源: 閱讀次數(shù):2703 | |
青花呈色的主要著色劑是氧化鈷。我國古代青花都是用含鈷的天然礦石鈷土礦作著色劑。鈷土礦是一種含鈷、錳、鐵等較復(fù)雜的礦物。明代早期,采取水沉法獲取青料的技術(shù),在河中沖去浮土,再反復(fù)加以淘洗,用水磨沉淀、磁石去雜的方法獲得青料。明代晚期開始向煅燒法選煉獲取青料的技術(shù)發(fā)展改造。將選好的青料放在水中不斷淘洗,裝缽煅燒,逐粒精選出色澤潤、比重大、撥動有金屬聲響的料,把它研得極細,作為用在瓷坯上畫的青花色料,加水調(diào)和即可使用。色料的磨細程度不僅影響畫工,特別是對青花的顯色來說也很重要。色料愈細愈能使顏色均勻調(diào)和,且容易繪畫。如果色料中有過粗的顆粒,在燒成時有被還原成金屬而使瓷器表面形成黑點的可能。因此明清時期的敲青和淘青工藝方法,與現(xiàn)代取青工藝的球磨青料技術(shù),以及化學(xué)合成氧化鈷青料,是有著時代的明顯區(qū)別。故在細目篩取青料的顆粒大小均勻度上,必然的留有時代的痕跡。
明代永樂、宣德年間制作青花瓷器所用的青料,許多文獻記載都說是由南洋進口一種“蘇泥勃青”。經(jīng)過科學(xué)分析從成分上來看,其中氧化鈷的含量與氧化錳的含量差不多,而氧化鐵的含量特別高。由于這一時期所用的青花料成分中氧化鐵的含量較高,所以在燒制過程中氧化鐵被還原成鐵銹斑式的黑色斑點。這些斑點實際上是色料中含有過粗的氧化鐵顆粒被還原的緣故。說明了這時期青花料的煉制還不夠精細,在工藝上是有很大缺點的。因此,宣德官窯楷書年款的主體特征總的說來,盡管筆劃粗細適中,筆法遒勁有力,然青花款的筆劃顏色卻多不均。有的還泛出鐵銹結(jié)晶斑。在落筆重的地方,或者積青料多的地方,會有黑色斑點出現(xiàn)。筆劃周圍在白釉的襯托下,像蒙上一層薄霧,仿品無此效果。這種與清代青花呈色過于淡雅均勻有著明顯的區(qū)別。
|
|
返回>> |